试剂盒

NEWS

新闻资讯

环境表面采样测试片在卫生监测中的核心作用

2025-04-22 10:09浏览量:0


环境表面采样测试片的技术实现原理

环境表面采样测试片通过预置琼脂培养基与显色剂的复合膜结构,实现微生物的快速捕获与可视化检测。其工作原理分为三个步骤:

第一步,将测试片按压于待测表面,通过水溶性胶体转移微生物;

第二步,在30-35℃培养箱中孵育18-24小时,目标菌落代谢产生的酶与显色底物发生特异性反应;

第三步,根据显色斑点数量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完成定量分析。这种设计突破了传统拭子法的局限,检测灵敏度可达1 CFU/cm²,尤其适用于曲率表面和缝隙区域的采样。


多领域应用与环境表面采样测试片的独特优势


在食品加工厂的传送带、生物实验室的操作台等场景中,环境表面采样测试片展现出显著优势:

其一,操作流程缩短70%,仅需5秒即可完成采样;

其二,检测成本较ATP生物荧光法降低55%,且无需专业设备支持;

其三,可同步检测细菌总数、大肠菌群等指标。采用测试片后环境合格率提升42%,且采样到出报告时间压缩至26小时。


规范使用环境表面采样测试片的关键要点

为确保检测准确性,需严格遵守以下规范:

首先,采样前表面不得进行消毒处理,避免残留杀菌剂抑制微生物生长;

其次,测试片需在10-25℃避光保存,运输过程需使用恒温箱维持15℃以下;

最后,解读结果时应扣除边缘模糊的菌落,仅计数直径≥0.5mm的显色点。建议每批次测试片同步使用阳性对照片(含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)和空白对照片,若对照片显色异常需立即终止检测并排查原因。